《閒閒罔哺豆》-文化、榮耀與傳承 (作者 邱勤庭)
https://tncomu-news.com/chiu03/

【 圖文|邱勤庭 】

疫情降級夏日午後雨停的信義街(老古石街),常有來訪旅人帶著相機拍照,或拿著手機沿路查閱店家,一對情侶手機播著金曲歌王謝銘祐的「阮兜住佇屎溝墘」從媽祖樓街轉進老古石街,就站在「屎溝墘客廳民宿」門口問我說,屎溝在哪裡?老古石街怎麼走?聽說可以去媽姐樓拜拜求平安和姻緣?

屎溝墘客廳民宿是修建自宅老屋的知名民宿,屋主蔡宗昇1990年赴日本東京寫真學校學習攝影,三年多日本文化生活的學習與工作,返台媒體與攝影工作背後的思考,一直有強烈存在自我認同的質疑?故鄉是什麼?什麼是台灣?真正台南又是什麼?住到十七歲才離開的街區與家族的連結呢?開枝散葉的各家族早已各地獨立自主或成家立業,如果回來這裡相聚就有聊不完的家族故事與互相祝福。

2005年帶著五百個印有台南五條港環保購袋卦德國參加友人婚禮,發給現場三百餘名與會人士當紀念品,大家掛在脖子上大合照,其餘的留在現場發送,成功的國民外交,也打響五條港名氣。2010年整修自家老屋名為「屎溝墘客廳」,採民宿方式延續家族老屋故事與使用,當年獲贈五條港提袋的歐洲人士,慕名來住宿看到當時合照貼在民宿窗玻璃而感動不已。因入住民宿、求婚、結婚到生子的台灣和外國遊客,陸續帶著家人回來入住並成為老屋的故事。

建於1897年的蔡家木構瓦屋,係蔡父蔡德成感念年幼失怙由嫂子接手扶養的養育之恩,向鄰居買下給仍租屋的嫂子一家人居住,年輕一代在外成家立業後並歸還給蔡父。這一感人的故事,後來被成大中文系改編成一齣戲,這令人動容的老古石街故事打動金曲歌王謝銘祐,創作民宿主題曲『阮兜住佇屎溝墘』收錄在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中。

老古石街和忠孝(媽祖樓)街口到民族路,二百多年前來自福建泉州石獅鎮的蔡姓宗族,這一區被稱為「蔡仔角」。街坊鄰居原不看好的情況下民宿開幕,但是老屋改善空間的概念下重生的街屋,很快吸引鄰居與外地新移民看到商機來開店。陳姓住戶就說,沒想到店家和住戶都主動協助裝修、申請手續等,十年超過二十家民宿就在老古石街巷弄裡陸續開張。

吳姓老住戶說,老街許多故事造就台語順口溜俚語,最貼切的是「在地老古石,七走八不對,常走還是老古石」,意喻年輕外出打拼最後還是回到成長的地方。原住戶看到沈寂多年老街活絡起來,民宿餐飲互相協助開店還介紹生意,大家似乎有一分榮莫名的耀與傳承。

家住台北的趙姓夫妻六年來十幾回造訪住宿老古石街,問及為何愛上這老街,答案是民宿是最貼切的融入在地生活,出國膩了每年長假安排入住,每回到老街都有新發現,還有老朋友在老地方等你。民宿選擇多,中西餐飲和傳統小吃都有,幾家特色pub即使喝多了,走路回民宿也不超過二百公尺,真有回家的放鬆感。

其實,歷史老街裡要做的只需改善,例如到台南機場、高鐵、台鐵或客運站,出站後告訴計程車司機說要到信義街,台南縣市合併後共有十三條信義街,還真是令人困惑。協助恢復舊街(地)名,讓歷史脈絡更清晰,混亂時空的問題改善,相信很快有良善的改變出現。